3月30日至31日,2024中国具身智能大会(CEAI 2024)在徐汇西岸举行。此次大会主题为“具身共生,智塑未来”。首日开幕式上,上海具身智能产业与创新联盟正式启动,初始成员涵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政府、高校和研究机构。
具身智能是一种怎样的“智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卢策吾提供了一种定义。“通俗说,就是具有身体的智能,电脑可视作‘没有身体的智能’代表。”在他看来,目前具身智能涉及的软硬件技术已初步成熟,整个产业正蓄势待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具身智能恰恰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走向物理世界的前沿方向,既是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更是对类人能力和类人智慧的挑战与探索。
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两大前沿技术的结合,具身智能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5月,芯片制造商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也曾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即能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
与会嘉宾提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北美地区领先身位较为明显。但在具身智能领域,虽然我国技术起步比北美地区稍迟3年左右,但目前全球基本还在同一起跑线,都处于“爆发期开始前”。
在卢策吾看来,我国目前具备两大优势:其一是机器人硬件制造,其二是应用场景丰富程度。“仓储物流、食品加工、餐饮业和医疗服务业都陆续启用了具身智能。或许20年后,人们家中都会有家用养老机器人来照顾自己和家人,这些都是具身智能。”
上海是国内最早发力具身智能领域的先行者。去年印发的《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就提出,将重点攻关具身智能等先进技术。本次大会上,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表示,上海将加快推进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和底层技术的攻关突破。
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徐汇区近期打出了支持具身智能发展的“组合拳”,包括发布具身智能产业政策、与中国电科第二十一研究所共同打造上海具身智能创新中心。
今年2月发布的《徐汇区关于加快推进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扶持意见(试行)》,是上海首个区级层面的具身智能产业支持政策。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开放协同创新、高质量孵化器建设、拓展“具身智能+”应用、推动“工业上楼”等10个方面,支持人形机器人等智能终端及其应用领域的重大原创性科技创新,服务硬科技企业孵化成长。
记者注意到,徐汇发布的具身智能产业扶持意见,在资金支持的力度和支持领域的维度上有多处亮点,照顾到了不同规模的企业。比如,对引领具身智能发展或取得颠覆性突破的项目,将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同样金额的支持也适用于取得一定商业成果的具身智能产品。对具有行业引领和示范效应的技术被应用于场景建设,或是符合“工业上楼”标准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都将给予企业最高500万元的补贴。经认定的智造空间优质项目,则可享受最高3000万元的市级专项补贴。
卢策吾表示,具身智能相关大模型、机器人产品的开发周期较长,需要政府部门对技术研发投入和起步阶段的开发团队给予更多扶持和关注。“‘处处都有机器人’是一件投入很大的事情,但只要能跨过起步阶段这道坎,开始规模化,雪球就会越滚越大。”(记者 舒抒)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必一运动